“我就是爱玩爱玩蛋仔派对”到底是什么歌?全网最全解析来了

凌晨2点,我第8次刷到那个魔性的蛋仔BGM片段——一群圆滚滚的蛋仔随着节奏扭动,背景音里有个女声在唱"我就是派对爱玩蛋仔派对~"。这玩意儿像病毒一样钻进脑子,什歌害得我泡面都忘了吃,爱玩非得把这事整明白不可。蛋仔

先说结论:这不是派对传统意义上的"歌"

翻遍全网音乐平台和短视频tag,发现这根本不是什歌什么正式发行的单曲。它其实是爱玩《蛋仔派对》游戏玩家自创的魔改片段,原始素材来自两个地方:

  • 游戏内自带的蛋仔电子音效"蛋仔扭扭"
  • 抖音用户@奶茶不加糖 2023年4月随口哼唱的15秒片段

后来被二创玩家用变速+电音处理,就成了现在这个让百万玩家集体上头的派对小恶魔。

为什么听起来特别耳熟?什歌

半夜三点我突然拍大腿——这旋律分明是经典儿歌《拔萝卜》的变种!对比下结构:

原版《拔萝卜》蛋仔魔改版
"拔萝卜~拔萝卜~""爱玩蛋仔~爱玩蛋仔~"
四二拍欢快节奏加速成四三拍电子鼓点

这种熟悉的爱玩陌生感就像你妈突然用说唱喊你吃饭,既亲切又离谱得让人停不下来。蛋仔

病毒式传播的派对三大推手

1. 游戏动作的完美卡点:那个标志性的左右扭臀,刚好踩在"派~对~"两个重音上

2. UGC创作的狂欢:从最初的游戏录屏发展到后来的:

  • 方言版(东北话版本最带劲)
  • 鬼畜版(有人给马保国配音过)
  • 甚至考研名师张雪峰都玩过梗

3. 算法偏爱短循环:7秒的片段刚好卡在短视频平台的黄金时长,看完自动重播三遍起步

想下载完整版?别费劲了

试过把20个不同版本的片段拼在一起,发现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完整歌曲"。目前传播最广的版本是这些元素的大杂烩:

  • 前奏:游戏登录界面的"叮咚"音效
  • 主歌:变速后的女声片段
  • 间奏:某位匿名玩家用口哨吹的变调

网易云上有几个"蛋仔派对BGM合集"的歌单,播放量最高的那个其实混进了《蜜雪冰城》主题曲,可见大家根本分不清这些魔性旋律谁是谁了。

民间高手自制谱子一览

在B站扒到几个音乐区up主的分析视频,整理出比较靠谱的简易弹唱谱(钢琴版):

小节和弦
"我就是"C - G
"爱玩蛋仔"Am - F
"派对~"C - G7

有个叫@钢琴杀手的up主还出了爵士改编版,弹幕全在刷"有这技术干嘛想不开来搞蛋仔"。

为什么我们会被洗脑?

根据《耳朵虫:音乐与大脑》那本书里的理论,这种片段完美符合认知残留的三大特征:

  • 旋律简单到像儿歌
  • 节奏比心跳稍快(128BPM)
  • 歌词有重复性动作指令

最绝的是游戏本身会强化这个效果——每次完成关卡时,系统会自动播放这段旋律作为胜利音效,形成巴甫洛夫式条件反射。现在听到"蛋仔"俩字我右手拇指就自动想点屏幕...

凌晨四点,窗外已经有鸟叫了。泡面早凉了,但脑子里还在单曲循环那个魔性的调调。要说这玩意儿到底算不算歌?反正现在我家楼下早餐摊的豆浆机都跟着这个节奏在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