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纠结:奶酪和麻薯袋蛋仔派对到底该选哪个?奶酪
凌晨1点23分,我盯着冰箱里剩下的和麻半块布里奶酪和昨天没吃完的麻薯袋蛋仔,突然陷入哲学思考——这俩玩意儿到底哪个更好吃?薯袋
先拆解这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种
奶酪这老兄吧,本质上是蛋仔发酵的奶制品。按照法国奶酪大师皮埃尔·安德鲁埃在《奶酪圣经》里的派对说法,全世界有超过2000种奶酪。个好我手上这块布里属于软质奶酪,奶酪表皮有层白霉,和麻内里像奶油一样能流动。薯袋
而麻薯袋蛋仔派对是蛋仔香港街头的新晋网红,本质是派对鸡蛋仔的变种。把传统鸡蛋仔做成口袋状,个好往里面塞麻薯、奶酪冰淇淋、和麻水果这些乱七八糟的薯袋配料。第一次在油麻地见到时,我还以为是哪个甜品师傅喝多了发明的。
从五个维度硬核对比
维度 | 奶酪 | 麻薯袋蛋仔派对 |
口感 | 从粉笔到奶油跨度极大 | 外脆内糯的复合体验 |
风味复杂度 | 发酵产生的40+种芳香化合物 | 取决于加料,上限极高 |
食用场景 | 佐酒、配面包都行 | 必须现做现吃 |
热量炸弹 | 每100克约350大卡 | 基础款就400大卡起步 |
价格 | 进口款每克比白银贵 | 香港卖38港币/份 |
凌晨2点的真人实测
为了写这篇稿子,我决定做个不严谨的对照实验:
- 第一轮:空口吃布里奶酪 vs 原味麻薯袋蛋仔
- 第二轮:奶酪配苏打饼干 vs 加冰淇淋的豪华版蛋仔
- 第三轮:奶酪红酒经典组合 vs 蛋仔配冻柠茶
结果特别有意思——布里奶酪单独吃时那股氨水味让我皱眉,但配上红酒突然就升华了,像交响乐突然找到调。而麻薯袋蛋仔单独吃已经很快乐,加料后反而有点太闹腾,像过年时的熊孩子。
一些你可能没想到的冷知识
1. 奶酪的鲜味来自谷氨酸,和味精是同类物质。这就是为什么帕尔马奶酪撒在意面上会让人停不下来。
2. 正宗的港式鸡蛋仔要用特制模具,面糊配方里通常有淡奶和椰浆,这也是麻薯袋蛋仔底味的秘密。
3. 奶酪在冷藏后会"休眠",吃之前要提前1小时取出。而蛋仔的最佳食用时间是出炉后180秒内,多一秒都是暴殄天物。
到底该怎么选?
写到这里突然发现,这俩根本不是一个赛道的选手啊!就像问"威士忌和奶茶哪个更好喝"——
- 想要成年人式的复杂滋味,选奶酪准没错。配块法棍,开瓶波尔多,瞬间假装自己在巴黎左岸。
- 追求即时快乐的多巴胺轰炸,麻薯袋蛋仔派对不会让你失望。记得要选现做的,看师傅把面糊倒进模具的整个过程都超治愈。
凌晨3点17分,我决定把奶酪放回冰箱,下楼找还开着的鸡蛋仔摊子。毕竟这个点需要的是简单粗暴的快乐,而不是需要细品的哲学命题。转角那家"旺记"的灯还亮着,铁模具碰撞的声音在夜里特别清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