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的比较网吧里,总能听见两种声音此起彼伏——有人拍着键盘喊"伐木工快跟上",魔兽也有人对着屏幕念叨"圣骑士快加血"。争霸早这两句经典台词,和帝分别来自《帝国时代》和《魔兽争霸》的国的个更忠实玩家。现在年轻人可能很难想象,群体二十多年前正是比较这些像素小人,让无数少年在网吧熬红了眼。魔兽
一、争霸早青葱岁月里的和帝键盘战争
1994年冬天,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国的个更暴雪娱乐办公室里,几个程序员正在调试兽人战士的群体攻击动作。他们可能没想到,比较这个被命名为《魔兽争霸:人类与兽人》的魔兽即时战略游戏,会开启一个持续三十年的争霸早传奇。那时候国内一线城市刚出现"电脑房",每小时8元的收费抵得上普通工人半日工资。
三年后的秋天,微软游戏工作室推出的《帝国时代:远古世界》带着青铜器的碰撞声登场。这款把历史课变成战争沙盘的游戏,很快在大学机房流行开来。北京中关村的盗版光盘摊位上,开始出现用圆珠笔写着"AOE"的刻录盘。
对比项 | 魔兽争霸 | 帝国时代 |
初代发行时间 | 1994年12月 | 1997年10月 |
黄金时期在线人数 | 战网日均10万(2003) | ZONE平台峰值8万(2000) |
核心玩家年龄层 | 15-25岁(2000年代) | 18-30岁(2000年代) |
1.1 网吧里的阵营分化
2000年前后的大学周边,总能找到几家烟雾缭绕的网吧。《魔兽争霸2》的玩家喜欢聚在靠窗位置,他们的屏幕上跳跃着狮鹫和龙鹰;《帝国时代》的忠实拥趸则占据后排角落,盯着农民采集浆果的进度条。有个流传甚广的段子:玩帝国的总在问"怎么升级时代",而玩魔兽的整天争论"剑圣该不该学分身"。
- 魔兽派特征:书包里装着自制兵种相克表
- 帝国派习惯:笔记本记满文明特殊兵种代码
二、玩家社群的野蛮生长
在56K调制解调器的时代,这两个群体各自摸索出独特的交流方式。魔兽玩家热衷在论坛发战报,用文字直播想象中的史诗战役;帝国玩家则流行邮寄战术手稿,有人甚至把城墙建造技巧写成打油诗。
2.1 模组文化的萌芽
2002年《魔兽争霸3》问世时,地图编辑器让玩家发现了。郑州某个高中生制作的"守卫剑阁"地图,三个月内被下载了20万次。相比之下,《帝国时代2》的触发编辑器更考验耐心,北京邮电大学的几个学生花了半年,才做出第一个完整的三国剧情mod。
根据《电脑爱好者》2003年的问卷调查:
- 65%的魔兽玩家尝试过自制地图
- 42%的帝国玩家修改过单位属性
三、文化烙印与时代回响
如今在B站考古区,仍能看到用Windows XP系统录制的对战视频。那些640×480分辨率的画面里,藏着早期电竞的雏形。2001年WCG首次将《魔兽争霸3》列为正式项目时,中国选手还只能通过电话线参加亚洲区预选。
而帝国玩家更早体会到"学术感",北师大历史系曾组织过《帝国时代》文明考据大赛。直到现在,贴吧里还有人争论条顿武士的铠甲是否符合史实。这种较真劲儿,倒是和游戏里精准的资源管理一脉相承。
上海某游戏博物馆收藏着一台老式CRT显示器,侧面的贴纸已经发黄——左边印着兽人狼骑兵,右边贴着波斯战象。这或许就是那个年代最好的注解:两个伟大的游戏就像并行的铁轨,载着无数人的青春奔向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