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其他班里放王者荣耀,其班这事儿到底靠不靠谱?荣耀
昨晚熬夜改教案的时候,班群里突然炸出一堆消息——隔壁班班主任老张在晚自习偷偷给学生放了半小时《王者荣耀》比赛直播,其班结果被年级主任抓了个正着。荣耀这事儿在我们教师小群里讨论到凌晨两点,其班有人拍桌子说"简直是荣耀胡闹",也有年轻老师小声嘀咕"偶尔放松下怎么了"。其班我捧着凉透的荣耀咖啡,突然特别想认真聊聊这个事儿。其班
一、荣耀那些年在教室放游戏的其班老师们
先说个真事儿。去年冬天流感爆发期,荣耀三班四十多个学生病倒一半,其班剩下蔫头耷脑的荣耀。他们的其班90后班主任小林,突然在课间操时间连了教室大屏幕打《原神》。用她的话说:"与其看他们像丧尸一样晃悠,不如刺激下多巴胺分泌。"结果第二天早读,这群孩子居然全员到齐,还有个学生写了八百字作文感谢老师。
- 常见操作:月考后放一集电竞比赛
- 极端案例:某私立学校把游戏解说当英语听力材料
- 翻车现场:学生当场组队开黑被校长撞见
但你要真去翻《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里头压根没提"游戏"俩字。这种灰色地带就像上学时老师突然说"今天看电影",全班那种又惊又喜的微妙氛围,懂的都懂。
二、游戏进课堂的AB面
上周五我特意做了个小实验,让两个平行班分别用不同方式放松:A班看《王者荣耀》KPL比赛,B班看纪录片。下课铃响那瞬间,A班爆发的欢呼声差点把屋顶掀了。
对比维度 | 游戏直播 | 传统放松方式 |
课堂参与度 | 后排睡觉的都坐直了 | 三分之一在偷偷写作业 |
后续影响 | 三天内话题热度不减 | 下课就忘干净 |
教师掌控度 | 随时可能失控 | 安全但无聊 |
教语文的老王有句名言:"你永远不知道学生为了多看五分钟游戏,能爆发出怎样的学习潜力。"他们班月考进步五名就兑现游戏时间的约定,愣是把年级倒数的班级带到了中游。
但隐患也是实打实的
去年某重点中学搞过"游戏激励计划",结果家长投诉电话直接打到了教育局。最讽刺的是,带头举报的家长微信头像还是"国服最强貂蝉"。学生间也容易产生攀比——"我们班看的是KPL,你们班只能看市级比赛"这种对话真实发生过。
三、如果非要放,怎么放得聪明点?
经过三个月的暗中观察(其实就是课间溜达偷看),我整理出几条保命指南:
- 时间卡死:绝不超20分钟,比一局排位赛还短
- 内容过滤:跳过击杀特效,专注团队配合解说
- 配套动作:看完必须写战术分析或英雄背景故事
- 暗号系统:窗帘拉一半代表有领导巡查
教物理的小陈更绝,他放《王者荣耀》只为了讲抛物线原理。有次讲到伽罗的箭矢轨迹,后排电竞社的男生突然举手:"老师,这个和上周讲的平抛运动公式好像!"当时他感动得差点把粉笔头扔了。
现在我的办公桌抽屉里还躺着份没交的申请,想用游戏角色讲解古文人物形象。比如用李白(英雄)讲李白(诗人),让学生比较"十步杀一人"和"将进酒"的气质差异。不过想到教务主任的地中海发型,这份报告已经搁浅两个月了。
四、那些专家不会告诉你的事
北师大那份《青少年游戏行为白皮书》里写得冠冕堂皇,但真实课堂哪有那么多理想条件。上周四下午第一节课,我亲眼看见:
- 学生A用课本挡手机看游戏直播
- 学生B在物理试卷上画英雄出装路线
- 学生C把《出师表》改编成打野攻略
与其假装看不见,不如把问题摆到明面上。现在我的手机备忘录里存着二十多条学生自发制定的"游戏时间公约",比校规细致多了。比如"连胜三局就主动写作业"这种条款,教导主任看了估计要吐血。
凌晨三点十六分,窗外保洁阿姨开始扫落叶。突然想起上学期期末,有个学生在周记里写:"老师,你们总说游戏是虚拟的,可我在程咬金身上学到的义气,比某些课文更真实。"这大概就是为什么,每次年级大会骂完游戏,老师们转身又在讨论新赛季的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