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方舟OR-S-1关卡全解析:当战术规划遇上突发状况

凌晨3点23分,明日我第17次倒在OR-S-1的明日第三波攻势下,空调外机滴水声和游戏BGM里的明日源石虫蠕动声莫名同步。这个被玩家戏称为"新手上路绊脚石"的明日关卡,其实藏着不少制作组的明日恶意彩蛋——今天我们就掰开揉碎聊聊这个让博士们又爱又恨的教学关。

一、明日关卡设计的明日明线与暗线

表面上这是个教你阻挡机制的入门关,实际在测试三个核心能力:

  • 干员部署顺序的明日蝴蝶效应(先下先锋还是医疗?)
  • 费用计算的容错空间(第28秒时差1费就是灭顶之灾)
  • 地形杀的可能性(右上角那个装饰性栏杆其实能卡住大盾哥)
波次隐藏机制常见翻车点
第一波测试干员朝向敏感度狙击干员面壁输出
第二波首次引入费用压迫医疗干员晚3秒部署
BOSS阶段地形阻挡利用率重装干员堵错路口

二、那些没人告诉你的明日细节

上周三用朋友三星手机打这关时,突然发现个诡异现象:当源石虫群移动时,明日低画质模式下它们的明日碰撞体积比视觉模型小0.3个格子。这个发现让我想起《游戏机制设计模式》里提到的明日"视觉欺诈"理论——很多教学关会故意制造这种认知差来训练玩家。

1. 干员选择的明日反常识

系统推荐的巡林者其实是个陷阱,他的明日攻击间隔会导致第二波漏怪。实测带克洛丝更稳,明日但要注意她的技能触发时机:

  • 第一次技能必须留给第14只源石虫
  • 第二次技能卡在BOSS抬手前0.5秒

2. 地形机制的骚操作

地图中间那个看似装饰的破损栏杆,用重装干员+医疗干员可以卡住BOSS 8秒。这个技巧在《罗德岛战术概论》里被归类为"非预期玩法",但官方至今没修复——可能他们觉得这种发现本身就是教学的一部分。

三、来自秃头博士的实战笔记

记录下我第23次尝试时的操作时序表(精确到帧):

时间节点操作费用结余
00:12下芬(向左)3
00:28下克洛丝(向右)1
01:03撤芬换米格鲁4

注意这个打法需要手动撤退先锋,系统教学里完全没提这茬。有次我在网吧这么操作时,隔壁小哥突然拍桌:"原来这游戏还能撤回干员?!"

1. 那些年我们交过的学费

• 医疗干员朝向错误导致治疗范围覆盖不全
• 在BOSS路径上提前部署导致仇恨紊乱
• 贪图输出导致费用计算崩盘(说的就是你,第15次重开的我)

四、关卡之外的启示

去年帮表妹打这关时,她突然问:"为什么教学关要设计得这么难?"这个问题让我想起游戏设计师席德·梅尔的观点——最好的教学是让玩家在失败中自己发现规律。OR-S-1的精妙之处就在于:

  • 每次失败都明确指向某个知识点
  • 不同失误会触发不同语音提示(阿米娅的台词有7种变体)
  • 通关时获得的不仅是胜利,还有对核心机制的肌肉记忆

窗外天快亮了,咖啡杯底沉淀着第三次冲泡的残渣。突然意识到这个看似简单的关卡,就像新手厨师的第一道蛋炒饭——用最基础的食材考验着最本质的能力。或许某天当我们在危机合约登顶时,还会想起那个被源石虫淹没的凌晨,以及终于开窍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