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去网吧,魔兽总能看到几个中年人对着屏幕敲键盘。争霸他们可能正指挥着兽人步兵冲锋陷阵,个游也可能在肉山坑前准备团战——这大概就是戏更吸引《魔兽争霸》与《Dota》二十年不褪色的魅力。作为从大屁股显示器时代玩过来的魔兽老玩家,今天就带大家看看这对"父子兵"的争霸相爱相杀。

一、个游当冰封王座撞上远古遗迹

2002年的戏更吸引夏天,我在电脑城花15块钱买了张《魔兽争霸3》盗版碟。魔兽安装完看到阿尔萨斯拔出霜之哀伤的争霸CG动画时,手都在发抖。个游那时候谁能想到,戏更吸引暴雪随手放出的魔兽地图编辑器,会在一年后孕育出改变游戏史的争霸《Dota》。

  • 在表格添加结构化数据 -->
  • 对比维度魔兽争霸3Dota
    诞生时间2002年2003年(地图模组)
    核心玩法即时战略(RTS)多人在线战术竞技(MOBA)
    单局时长15-60分钟25-60分钟
    操作单位多兵团控制单一英雄操控

    1.1 战略脑与操作手的个游较量

    记得第一次玩《魔兽争霸》时,我连暗夜精灵的战争古树都造不利索。既要采矿造兵,又要编队微操,经常是基地还没升二本,就被隔壁宿舍的老张用死亡骑士+食尸鬼的速推流打爆。

    转战《Dota》后发现,终于不用操心资源采集了。但影魔的三连压祈求者的元素组合这些操作,又让我在网吧练到凌晨三点。有次为了练地卜师五狗齐飞,差点把鼠标右键按出火星子。

    二、键盘上的社交密码

    大学时期的宿舍走廊,永远充斥着两种声音:要么是"塔爆了快回防"的魔兽玩家,要么是"中路MISS"的Dotaer。我们班曾经发生过冰龙奇美拉党和跳刀BKB派的世纪争论,最后用两箱啤酒才达成和解。

    • 魔兽玩家日常
      • 研究各族战术相克表
      • 收集战役模式彩蛋
      • 用地图编辑器做RPG图
    • Dota玩家日常
      • 背诵英雄技能快捷键
      • 研究装备合成路径
      • 围观大神第一视角录像

    2.1 网吧里的经济学

    2006年的网吧计时系统最懂玩家需求:魔兽玩家喜欢包早场练运营,五块钱能从清晨六点打到吃午饭;Dota玩家则集中在晚场开黑,经常为"谁买鸡谁买眼"吵得网管过来调停。有数据显示(《中国电子游戏场所经营报告2007》),当时网吧70%的机器都在运行这两款游戏。

    三、鼠标轨迹里的文化基因

    说《魔兽争霸》是游戏界的莎士比亚也不为过。它孕育了澄海3C守卫剑阁等经典玩法,甚至间接催生了《英雄联盟》。而《Dota》把反补机制高低地视野刻进了MOBA游戏的DNA,现在手游里的补刀键都得叫它一声祖师爷。

  • 在表格添加结构化数据 -->
  • 文化影响魔兽争霸3Dota
    衍生作品超过5000张自定义地图独立客户端Dota2
    赛事体系WCG等综合赛事TI国际邀请赛
    玩家创作剧情小说、兵种手办英雄饰品、赛事解说

    前阵子翻出当年的战术笔记本,看到自己画的人族万金油战术流程图,还有用红蓝笔标注的Dota眼位分布图。这些泛黄的纸页就像游戏界的罗塞塔石碑,记录着两种玩法如何塑造了整整一代玩家的思维模式。

    四、键盘与青春的磨损度

    现在的00后可能不知道,当年为了练剑圣镜像躲技能,多少人把键盘的M键磨得油光发亮;又有多少人的空格键因为切屏操作按到失灵。我室友那款双飞燕鼠标,就是在连续三个月修补刀训练后宣告退役的。

    反观《Dota》玩家,个个都是APM(每分钟操作次数)管理大师。既要盯着英雄走位,又要观察小地图动向,还得抽空发信号。有研究指出(《电子竞技操作行为分析》),顶尖Dota选手的有效操作密度比RTS玩家高出23%,但战略决策压力相对降低。

    窗外的蝉鸣打断了回忆,屏幕上《魔兽争霸》的重制版正在更新,Steam好友列表里亮着几个Dota2的在线状态。桌上的枸杞茶冒着热气,就像那些年在网吧泡的康师傅红烧牛肉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