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三国杀遇上十常侍:一场脑洞大开的恶搞民间狂欢

凌晨两点半,我盯着电脑屏幕上一张玩家自制的国杀"太监流"卡牌发呆——张让的技能描述写着"当你成为【杀】的目标时,可以大喊'陛下救我!常侍'并弃置两张手牌"。恶搞这玩意儿居然在贴吧收获了3000+回复,国杀连官方设计师都偷偷点赞。常侍行吧,恶搞今天咱们就唠唠这个神奇的国杀文化现象。

十常侍怎么就成网红了?常侍

说来好笑,官方卡牌里压根没有十常侍的恶搞姓名。但架不住玩家们对这群东汉末年的国杀"公务员天团"的执念。根据《后汉书》记载,常侍这群太监可是恶搞把汉灵帝忽悠得找不着北的主儿,结果在游戏里愣是国杀被玩出了花。

  • 段珪的常侍技能是"矫诏":可以查看其他玩家三张手牌
  • 赵忠被设计成"卖官":每回合能给装备标价
  • 蹇硕更绝,"西园八校尉"技能直接让队友摸牌

最骚的是某位大佬给十常侍设计的合体技:当场上存在三个以上太监角色时,可以触发"党锢之祸"全场弃牌。这脑洞开得,怕不是把《三国志》和《鬼畜全明星》混着看的。

民间设计的三大流派

混迹各大桌游论坛三年,我发现这些二创作品基本逃不过三种套路:

流派特点典型代表
史实魔改型技能带文献出处张让"阿父"技能源自《资治通鉴》
谐音梗型强行玩谐音侯览技能叫"猴赛雷"
缝合怪型混搭其他游戏曹节技能抄了狼人杀的预言家

去年有个大学生做的毕业设计《十常侍扩展包》,愣是把卡牌平衡性做得有模有样。他跟我说灵感来自《游戏设计梦工厂》里的模块化设计理论,但测试时发现玩家更爱用郭胜的"偷菜"技能——这技能根本就是开心农场移植过来的好吗!

为什么是十常侍?

仔细想想挺有意思的。三国杀现有角色将近300个,偏偏这群太监成了二创顶流。我采访过几个民间设计师,得到些离谱又真实的答案:

  • "五虎将技能都被人写烂了"
  • "想设计个不用考虑性别的角色"(手动狗头)
  • "公司团建时抽到内奸必输,需要更阴间的角色"

知乎上有篇分析提到,十常侍的"权力寄生"特性特别适合做成卡牌机制。比如某个版本里,封谞的技能是"每当主公回复体力,你可以偷走一点"。这设计居然暗合了柏杨在《中国人史纲》里写的"皇帝与宦官的共生关系"。

民间智慧的野蛮生长

现在最火的玩法是"十常侍挑战赛":用自制的太监武将包,七个玩家对抗一个主公。上周看直播有个名场面——主公眼看要赢,结果被七个太监连续发动"谗言"技能,活活把装备区清空了。弹幕全在刷"灵帝体验卡到期"。

这些民间设计虽然粗糙,但藏着些真东西。比如有个版本给夏恽设计了"监军"技能:当其他角色使用【闪】时可以强行观看其手牌。这机制后来被某款桌游商业化时改成了"情报窥视",据说专利文件里还引用了《东汉的豪族》里的权力结构分析。

凌晨四点二十三,咖啡见底了。忽然想起去年成都展会上,有个cos张让的哥们举着"求加强"的灯牌在官方展台前晃悠。设计师老毕后来跟我说,他们确实在测试服悄悄加过十常侍,但技能太容易引发真人PK又给删了——"总不能真做个往酒里下毒的技能吧?"

窗外开始有鸟叫了。文档里还躺着十几个没写完的太监技能脑洞,最绝的是某个玩家给左丰设计的"索贿":出牌阶段可以明抢其他角色一张装备,但必须念出"此物与我有缘"。这届玩家啊,把历史梗和现代梗搅和得跟火锅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