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梦歌和迷你世界摆在一起时,梦歌迷世我发现了点有趣的界两东西

凌晨两点半,我瘫在电竞椅上刷手机,个样突然看到群里有人发了个对比图——左边是梦歌迷世《梦歌》的截图,右边是界两《迷你世界》的界面。说真的个样,要不是梦歌迷世水杯还冒着热气,我差点以为熬夜熬出幻觉了。界两这俩游戏怎么像被扔进搅拌机又倒出来的个样双胞胎?

先说说这俩到底什么来头

《梦歌》是去年突然火起来的沙盒游戏,开发商叫「星尘科技」,梦歌迷世宣传语是界两「用音符建造世界」。而《迷你世界》大家更熟悉,个样2015年就上线了,梦歌迷世属于老牌国产沙盒游戏。界两本来八竿子打不着的个样两个东西,最近却总被拉出来比较。

对比项梦歌迷你世界
上线时间2022年3月2015年12月
核心玩法音乐+建造纯沙盒建造
画风低多边形+荧光色卡通方块

那些肉眼可见的相似点

  • UI布局:背包图标都放在右下角,连锯齿状的边缘处理都像复刻
  • 角色动作:跳跃时的抛物线轨迹像是共用同一套物理引擎
  • 树木被砍伐时,木屑飞溅的特效帧数几乎一致

最绝的是雨天效果——雨滴落在水洼里的环形波纹,两款游戏都用了完全相同的扩散算法。我在《游戏程序设计模式》(Robert Nystrom著)里见过这种粒子系统实现方式,但连参数都雷同就有点离谱了。

但深入玩过后发现...

上周我专门建了个新号,把两个游戏都重玩了一遍。凌晨四点盯着发亮的屏幕,突然意识到个细节:《梦歌》的树木在被砍伐第三下时总会向左倾斜15度,而《迷你世界》的树是随机方向倒下的。这种微妙的差异就像泡面包装上的牛肉块——乍看一样,细品完全不同。

音乐系统的本质区别

《梦歌》所谓的「音乐建造」其实是个伪命题。实际玩法是把音符方块当积木堆,敲击时发出预设音效。而《迷你世界》的红石音乐电路是真的能编曲,去年还有大佬用这功能还原了《野蜂飞舞》。

不过《梦歌》有个讨巧的设计:长按建造键时会随机播放游戏BGM的片段,让人误以为是自己在创作音乐。这招挺高明,我表弟就真以为是自己「弹」出了《致爱丽丝》的前奏。

玩家社群的化学反应

在贴吧潜水时发现个现象:《迷你世界》的攻略贴通常带着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的数值计算,而《梦歌》的讨论区全是「这样摆好看吗」的截图。有次看到个暴躁老哥的留言笑喷了:「在迷你世界搞建筑像做数学作业,在梦歌里像给芭比娃娃梳头」。

  • 迷你世界玩家:热衷于讨论红石电路的量子特性
  • 梦歌玩家:70%的帖子在争论哪种荧光粉更配晚霞

但两款游戏的交易系统倒是出奇一致——都用「钻石」作为高级货币,连每日登录奖励的发放节奏都差不多。有次我故意把两个游戏的商城界面截图混在一起发群里,过了十分钟才有人发现不对劲。

开发层面的蛛丝马迹

查天眼查能看到个有趣的信息:星尘科技有位前股东曾在迷你玩科技(迷你世界开发商)担任过美术顾问。这大概解释了为什么《梦歌》的砂岩材质看起来像是《迷你世界》沙子的高清重制版。

不过代码层面的差异还是很明显的。《梦歌》的区块加载用了新的动态流技术,而《迷你世界》还是传统的地形预加载。有次我故意在《梦歌》里直线狂奔了十分钟,居然没遇到地图加载卡顿,这点确实比老前辈强。

现在两款游戏都在推UGC内容生态,但方向完全不同。《迷你世界》重点扶持技术流创作者,最近还有个用命令方块做计算器的项目拿了官方奖金。而《梦歌》的创作者计划里明确写着「视觉系作品优先」,上周获奖的是个用音符方块拼成的梵高星空。

玩家群体的真实反馈

我在三个500人QQ群做了个小调查,结果挺有意思:

问题梦歌玩家占比迷你世界玩家占比
会因为画风选择游戏83%37%
在意物理引擎真实性12%68%
每天游玩超过2小时41%29%

有个初中生的回答特别真实:「《梦歌》像奶茶店里的网红饮料,拍照发朋友圈能收获一堆赞;《迷你世界》像家里烧的开水,没味道但每天都要喝」。

未来可能的分化趋势

从最近两次更新来看,《梦歌》在往「元宇宙社交」方向狂奔,上个月甚至加入了虚拟演唱会功能。而《迷你世界》还在死磕硬核技术,最新测试版居然实现了非欧几里得几何空间——简单说就是能让玩家走进《纪念碑谷》那种不可能建筑。

凌晨五点的窗外开始有鸟叫声,屏幕右下角的Steam好友列表陆续有人上线。或许就像某个退坑玩家说的:「沙盒游戏就像乐高,有人喜欢按说明书拼千年隼,有人就爱把积木倒在地上听个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