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声明本人从来不玩第五人格”这件事
凌晨两点半,声明我盯着电脑屏幕发呆,本人突然想起今天在群里看到有人发"声明本人从来不玩第五人格"的玩第截图。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人格,让我想起去年有个同事也发过类似的声明朋友圈。当时我还纳闷,本人这游戏到底怎么了?玩第至于要专门发声明划清界限?
为什么有人要发这种声明?
这事儿得从第五人格的游戏性质说起。作为一款非对称竞技手游,人格它的声明画风和玩法确实挺特别的:
- 哥特式画风- 阴暗的色调和诡异的人设
- 1v4非对称对抗- 一个监管者追四个求生者
- 恐怖元素 - 虽然已经和谐了很多,但氛围感还在
我查了下数据,本人发现这游戏在国内的玩第月活大概在500万左右(数据来源:2023年手游市场报告)。这么火的人格游戏,为什么有人要急着撇清关系?声明
可能的原因分析
原因 | 具体表现 |
社交压力 | 怕被说幼稚,尤其是本人职场人士 |
刻板印象 | 有人觉得玩这游戏的都是小学生 |
时间管理 | 不想被朋友拉入坑耽误时间 |
我那个发朋友圈的同事后来跟我说,他主要是玩第怕被老板看到觉得他不务正业。你说现在这社会也挺有意思的,玩个游戏还得偷偷摸摸的。
第五人格到底是个什么游戏?
为了写这篇稿子,我特意下载玩了两把。说实话,比想象中要复杂得多。新手教程就花了将近20分钟,各种操作按键看得我眼花缭乱。
游戏的核心玩法其实挺简单的:
- 求生者要破译密码机
- 监管者要阻止求生者逃跑
- 地图上会有各种道具和障碍物
但玩着玩着就发现,这游戏对配合和策略要求很高。我当监管者的时候,经常被四个求生者耍得团团转,气得想摔手机。
游戏社区的一些现象
逛了逛贴吧和NGA,发现玩家群体确实挺两极分化的:
- 硬核玩家研究各种走位和技能搭配
- 休闲玩家就是图个乐呵
- 还有一帮人专门研究剧情和角色背景故事
最让我意外的是,这游戏居然还有职业联赛。去年看了一场比赛录像,那些操作简直神乎其神,跟我玩的完全不是同一个游戏。
发这种声明真的有必要吗?
写到这儿我突然有点困了,去冲了杯咖啡。回来想想,其实这种声明挺有意思的,反映了不少社会现象。
首先,游戏鄙视链一直存在。就像有人觉得玩王者荣耀比玩和平精英高级,玩主机游戏的看不起手游玩家。第五人格因为画风特殊,更容易成为被调侃的对象。
其次,成年人的游戏焦虑。很多人觉得30岁还打游戏是件丢人的事,尤其是在职场环境中。我认识一个40岁的程序员大哥,玩原神都得开小号,生怕被同事发现。
最后,这种声明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自我保护。与其被人指指点点,不如主动划清界限。虽然我觉得大可不必,但也能理解这种心态。
一些真实案例
在知乎上看到几个相关的回答:
- 某高校老师因为学生发现他玩第五人格,被投诉"不务正业"
- 相亲对象因为看到男方玩第五人格,觉得他"心理年龄太小"
- 公司团建时,玩第五人格的同事被领导暗示"要多把精力放在工作上"
说实话,看到这些案例我挺无语的。2023年了,怎么还有人把游戏和人格挂钩?
游戏之外的思考
窗外的天已经开始泛白了,我揉了揉发酸的眼睛。这种声明的背后,其实反映的是当代人对娱乐方式的焦虑。
我们生活在一个特别矛盾的时代:一方面娱乐方式空前丰富,另一方面又对娱乐充满负罪感。刷短视频觉得浪费时间,打游戏觉得虚度光阴,连看个剧都要倍速播放。
第五人格只是个缩影。任何带有"娱乐"标签的事物,都可能成为被批判的对象。我有个朋友,连玩个消消乐都要设个25分钟的番茄钟,生怕玩太久。
写到这儿,我突然想起小时候在街机厅打拳皇的日子。那时候可没人管你玩不玩游戏,只要按时回家吃饭就行。现在倒好,玩个手游还得发声明撇清关系。
咖啡喝完了,天也快亮了。这篇稿子写得有点乱,想到哪写到哪。最后说句实在话:游戏就是游戏,爱玩就玩,不玩拉倒,真没必要搞什么声明。人生苦短,开心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