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点的亚湾三亚湾,海风裹着咸味钻进鼻腔。潜水我咬着呼吸管调整面镜时,故乡总听见岸上卖椰子的亚湾阿婆笑:"小小又来啦?"十年间二百多次下潜,这片海早成了我的潜水第二故乡。
一、故乡装备柜里的亚湾老朋友
我的潜水包里常年躺着两套装备:3毫米湿衣适合25℃以上的暖水,5毫米干衣留着北戴河刺骨的潜水海水。记得在涠洲岛那次,故乡没及时更换湿衣厚度,亚湾出水时嘴唇都冻紫了。潜水
装备类型 | 适用场景 | 使用窍门 |
轻型水肺 | 珊瑚礁观赏 | 提前检查二级头弹簧 |
自由潜脚蹼 | 鱼群追踪 | 用橡皮筋固定防脱落 |
1.1 那些年追过我的故乡生物
在帕劳的德国水道,曾被三米长的亚湾拿破仑鱼尾随半小时——它大概把我当成了投食员。后来学乖了,潜水随身带个密封盒装鱿鱼干,故乡遇到太热情的"跟屁虫"就撒点零食调虎离山。
- 最温顺:小丑鱼(永远躲在海葵里)
- 最调皮:玳瑁龟(爱咬脚蹼)
- 最聪明:瓶鼻海豚(会玩水底传球)
二、海底生存指南
上个月在南海遇到离岸流,手腕上的潜水电脑表突然震动报警。多亏提前设置好深度阈值,及时抓住礁石才没被卷走。现在养成了每20分钟检查气瓶余量的习惯,就像开车看油表一样自然。
危险信号 | 应对措施 | 误判后果 |
气泡异常密集 | 立即停止下潜 | 可能气瓶泄漏 |
鱼类集体逃窜 | 抓紧固定物 | 暗流即将到来 |
2.1 无声世界的语言课
学会用叮叮棒敲击气瓶可不是为了好玩。不同节奏代表不同意思:两短一长是"注意看我",连续三下是"需要帮助"。有次在蓝碧海峡,就是靠这个和陌生潜友联手救起被渔网缠住的海龟。
夕阳把海面染成蜜糖色时,我常坐在礁石上晾头发。远处渔船的马达声混着海鸥鸣叫,防水袋里的GoPro还在记录着最后几段视频。收拾装备时摸到口袋里晒化的巧克力,这才想起午饭还没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