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学防抖(OIS)技术通过硬件补偿抵消手机拍摄时的光学抖动,已成为提升手机摄影质量的防抖关键技术。以下是技术不同厂商在实际应用中的代表性案例及其技术特点:
1. 苹果:传感器位移式光学防抖
应用机型:iPhone 12 Pro Max、iPhone 15 Pro系列、手机摄影实际华为Pura70 Ultra(传感器位移防抖)。应用技术特点:通过移动图像传感器而非镜头来补偿抖动,案例相比传统镜头防抖响应更快(每秒5000次调整),光学支持更大范围的防抖运动补偿。此技术尤其适合暗光环境和视频拍摄,技术能显著提升成片率和画面稳定性。手机摄影实际2. OPPO:悬浮防抖(双OIS协同)
应用机型:OPPO Find X5 Pro、应用Find X7 Ultra。案例技术特点:结合镜头OIS和传感器位移防抖,光学实现五轴防抖(X/Y/Pitch/Yaw/Roll轴)。防抖通过算法拆分抖动方向,技术分别由镜头和传感器协同补偿,防抖角度可达±3度,安全快门时间延长至1/2秒,夜景和运动场景表现更优。3. vivo:微云台防抖
应用机型:vivo X50系列、X100 Ultra。技术特点:将镜头与传感器整体移动,避免边缘画质损失,支持5轴视频防抖(VIS)。微云台结构可抵消旋转抖动,防抖范围是传统OIS的3倍,适合动态视频拍摄和暗光抓拍。4. 华为:记忆金属式防抖与可变光圈结合
应用机型:华为P30 Pro、Pura70 Ultra。技术特点:P30 Pro采用记忆金属(SMA)推动镜头模组,响应更快且体积更小;Pura70 Ultra结合传感器位移防抖和可变光圈(F1.6-F4.0),提升暗光成像和景深控制。5. 中兴:超级混合防抖技术
应用机型:AXON天机7。技术特点:整合滚珠式OIS、电子防抖(EIS)和图像补偿算法,支持高速运动场景的随手拍。对比测试显示,其防抖效果在动态模糊抑制和画面裁剪控制上优于传统方案。6. 小米:HyperOIS超级光学防抖
应用机型:小米14 Ultra、小米15 Ultra(预计)。技术特点:结合大底传感器(索尼LYT-900)与升级版OIS,支持无级可变光圈(F1.63-F4.0)和徕卡调校,提升长焦和夜景拍摄的稳定性。7. iQOO:中端机型普及OIS
应用机型:iQOO Z7x。技术特点:后置5000万像素主摄搭载OIS,支持4K视频录制,通过传感器实时调整抵消抖动,降低中端机型的暗光拍摄门槛。技术对比与趋势
传统OIS(镜头防抖):主流方案,成本低但补偿轴有限(通常2轴)。创新方向:多传感器协同(如OPPO悬浮防抖)、整体模组移动(如微云台)、算法融合(如TiltAC技术通过陀螺仪控制成像组件)。效果提升:防抖范围从±1度(传统OIS)扩展至±6度(TiltAC),动态抓拍和视频防抖能力显著增强。这些案例体现了光学防抖技术在不同场景下的优化方向,如暗光成像、视频稳定性和运动抓拍,推动了手机摄影向专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