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蛋仔派对遇上地图作者fence:一场关于"所求皆所愿"的所求奇妙碰撞

凌晨1点23分,我第17次在fence的愿地创意工坊地图里迷路。这个戴着牛仔帽的图作粉色蛋仔卡在自制迷宫第三层的弹簧板上,旁边是蛋仔用荧光砖块拼成的"所求皆所愿"五个大字——这大概是我今年在《蛋仔派对》里见过最哲学的关卡设计了。

一、派对谁在制作这些让人又爱又恨的所求地图?

fence的ID后面总跟着个像素风的鸡蛋符号,个人简介就一句话:"造地图的愿地,偶尔也造孽"。图作翻他往期作品会发现某种恶趣味规律:

  • 《全服最菜反弹练习》:用200个弹板组成死亡交响乐
  • 《期末考试重点》地图里真的蛋仔藏着微积分公式
  • 《我妈说这个点该睡了》凌晨三点会自动触发全图警报

最绝的是上个月那套"所求皆所愿"系列,用游戏机制把中式祈愿文化玩出了新花样:

地图名称核心机制玩家吐槽最多点
《锦鲤池》跳跃精准度检测金砖比真锦鲤还滑溜
《功德+1》连续收集光球漏捡一个就循环播放《大悲咒》
《转发有好运》多人协作开关需要7个陌生人同时点香

1.1 那些藏在砖块里的派对冷幽默

在《转发有好运》的终点处,fence设置了需要7个蛋仔同时踩踏的所求许愿池——结果玩家发现就算凑齐人,池子只会弹出个"心诚则灵"的愿地横幅。贴吧有人计算过,图作随机匹配到7个愿意配合的蛋仔陌生人概率,比抽SSR皮肤还低0.7%。派对

"其实做地图和写段子差不多,"fence在某次直播里边调整弹簧系数边说,"你要先让玩家觉得'这很简单嘛',等他们走到三分之二处再突然掏出个香蕉皮。"

二、为什么我们总在游戏里寻找仪式感?

心理学教授简·麦戈尼格尔在《游戏改变世界》里提过个有趣观点:人类会自发在虚拟空间重建现实中的仪式行为。fence的地图恰好印证了这点——那些需要对着屏幕里的观音像长按3秒才能开启的隐藏通道,本质上和往现实许愿池扔硬币没区别。

但蛋仔派对的物理引擎让这种仪式变得格外滑稽:

  • 虔诚合十的动作可能让蛋仔一头栽进岩浆
  • 转发光球时会因为碰撞体积被队友弹飞
  • 收集功德币的BGM是电子版《恭喜发财》

2.1 当玄学遇上物理引擎

fence最新作品《电子上香指南》有个隐藏彩蛋:如果玩家连续失败20次,地图会生成个临时传送门直达终点,弹出提示"佛祖看你太惨了"。这个设计意外引发玩家群体里的新型迷信——有人专门开小号故意输19局,就为截图第20局的"神迹"。

"有次测试时我发现个bug,"fence在创意工坊留言区写道,"当蛋仔从高处摔得太惨,牛仔帽会卡在头上变成济公同款破帽子...后来我就把这个做成了成就系统。"

三、地图作者的"造梦"与"造梗"

翻看fence的编辑历史记录,能看到某个地图的进化轨迹:最初版本叫《心想事成》,后来改成《转发这条锦鲤》,最终定稿《所求皆所愿·电子还愿版》。这种命名演变就像当代年轻人的祈愿简史——从含蓄到直白,最后变成自嘲。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某个需要"还愿"的机制设计:

  1. 先在地图入口许愿
  2. 通关后必须回到原点
  3. 否则下次进入会触发"言而无信"debuff

结果90%玩家通关后直接退出,论坛里全是抱怨"为什么我的蛋仔头顶飘着乌云"。直到有人发现,只要对着出生点的石像鞠躬三次就能解除状态——这个彩蛋被挖出来时,贴吧热评第一是:"游戏里都要还愿?fence你是懂因果律的。"

凌晨3点的屏幕荧光里,我的蛋仔终于爬出迷宫。终点处是块像素牌匾,上面滚动播放着玩家留言:"考编上岸来还愿"、"明天答辩求过"、"希望猫主子肯吃新猫粮"...fence在最下面加了行小字:"本许愿池服务器月租38元,还愿请投币"。

窗外传来早班公交的声音,我揉了揉发酸的眼睛。游戏里的蛋仔正对着虚拟香炉做出跪拜动作——这个动作文件估计是fence从其他游戏拆出来的,因为我的牛仔帽突然变成了道士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