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谋曹丕追思十常侍:一场被低估的国杀权谋暗战

凌晨两点半,电脑屏幕的谋曹光刺得眼睛发酸。我盯着《三国杀》里曹丕的丕追技能描述发呆——这货的"追思"技能,怎么总让我联想到历史上那场诡异的思常侍政治操作?就是曹丕给十常侍平反那事儿。说起来你可能不信,国杀这两个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谋曹东西,背后藏着同一种政治智慧。丕追

一、思常侍游戏里的国杀曹丕怎么玩

先扯点游戏里的设定。《三国杀》标准版的谋曹曹丕有两个技能:

  • 行殇:其他角色死亡时,你可以获得其所有牌
  • 放逐:受到伤害后,丕追你可以令一名其他角色摸X张牌(X为伤害值),思常侍然后该角色翻面

但真正让我睡不着觉的国杀是界限突破·谋攻篇里的新技能"追思"——当其他角色死亡时,你可以选择一项:1.回复1点体力;2.摸两张牌。谋曹这技能名字取得太妙了,丕追活脱脱就是历史上曹丕给十常侍追封的翻版。

版本技能名称效果
标准版行殇捡尸体装备
界限突破追思吃死人红利

二、历史上那场骚操作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丕刚篡汉就干了件惊掉下巴的事——给十常侍追封。要知道这群太监在教科书里可是祸国殃民的代名词,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打的旗号就是"诛十常侍"。但曹丕的诏书写得冠冕堂皇:"中常侍虽有过,然侍奉先帝有功,宜加追赠。"

当时朝堂上估计掉了一地眼珠子。我查《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发现,曹丕其实追封了七个人:

  • 张让——宦官集团头子
  • 赵忠——号称"阿母"的实权派
  • 封谞——黄巾起义内应
  • 段珪——挟持少帝出逃那位
  • 曹节——名字最不像太监的太监
  • 侯览——党锢之祸推手
  • 蹇硕——灵帝设立的西园军统帅

这操作好比现在有人给秦桧立功德碑,魔幻得不行。但深扒下去,曹丕这手牌打得确实妙。

1. 收买士族的障眼法

表面看是给宦官平反,实际是在抽士族的脸。要知道十常侍就是被袁绍带兵杀光的,而汝南袁氏正是士族领袖。曹丕这招相当于说:"你们士族当年杀太监算私刑,现在我以皇帝名义给个官方定性。"

《后汉书·宦者列传》里记载了个细节:张让等人死前抱着汉少帝哭诉"臣等殄灭,天下乱矣",这话现在看简直预言。曹丕故意翻旧账,就是在暗示士族集团——你们也没比太监干净多少。

2. 给寒门子弟开窗

更深层的是人事布局。曹操时代搞"唯才是举"动了士族蛋糕,曹丕上位后搞九品中正制看似妥协,但追封十常侍暗戳戳传递的信号是:寒门照样有上升通道。太监集团本质是皇权对抗士族的工具,这招棋下得比亲爹曹操还隐晦。

我翻《资治通鉴》时注意到,就在追封同年,曹丕破格提拔了寒门出身的贾逵当豫州刺史。这两件事放一起看,味道就出来了。

三、游戏与历史的奇妙重合

现在回头看游戏里的"追思"技能——队友死了能回血摸牌,简直是对历史的神还原。曹丕的政治智慧就是把所有人的死亡都变成自己的养分,无论是游戏里阵亡的武将,还是历史上被清算的十常侍。

这种操作在权力场里叫"死棋活用"。就像下象棋时故意送个车,实际是为了将对方的军。曹丕追封十常侍至少达到三个目的:

  1. 恶心了以袁氏为代表的旧士族
  2. 给寒门势力释放政治信号
  3. 测试朝堂各方反应

游戏设计师八成研究过这段历史,否则不会把"追思"设计成收益型技能。你看技能触发条件——其他角色死亡时,这不就是曹丕在汉末群雄团灭后的操作吗?

四、被误解的政治行为艺术

凌晨四点,咖啡已经续到第三杯。我突然想明白为什么这段历史记载这么少——因为太反常识了。后世史官要么觉得难以解释,要么故意淡化处理。但有几个细节藏不住:

时间点事件潜在关联
220年十月曹丕称帝改元黄初
220年冬追封十常侍试探政治风向
221年春推行九品中正制平衡士族寒门

这时间线明显是精心设计的组合拳。现代人总爱说曹丕政治手腕不如曹操,但就凭这手"废物利用"的功夫,绝对算得上顶级政客。就像打《三国杀》时用"追思"技能,看着是在缅怀死者,实际是在计算怎么把死人价值榨干。

窗外开始有鸟叫了,屏幕右下角显示05:17。最后说个冷知识:曹丕追封十常侍时,特意把诏书发给已经投降的汉献帝看。这心理战打得,比游戏里"翻面"技能狠多了——表面让你摸牌,实际是剥夺你出牌权。要是《三国杀》真按历史来做技能,曹丕的强度起码得是史诗级。

咖啡杯见底的时候,我突然笑出声。这大概就是历史的魅力——连个桌游技能都能挖出层层叠叠的权谋。下次玩曹丕选将时,大概会对着"追思"按钮多愣三秒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