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聚餐时,微信闺蜜小雅突然问我:"上次在家族群转了个养生文章,中分结果二姨说链接带病毒,享敏息时项现在都不敢随便发东西了..."其实像小雅这样的感信情况,每天都在微信上演。应注意安毕竟在这个发红包都要拼手速的全事年代,谁还没在对话框里传过身份证照片、微信聊过私密话题呢?中分
一、确认对方是享敏息时项"活人"再开口
上周同事老王收到"领导"微信让转三万应急,幸亏他多了个心眼直接打电话确认。感信现在骗子连语音都能伪造,应注意安咱们可得留个心眼:
- 突然换新号的全事熟人,先对暗号再聊天
- 涉及钱财的微信,必须电话二次确认
- 长期不联系的中分老同学突然借钱?先视频看看
常见身份验证方式对比
验证方式 | 安全指数 | 适用场景 |
文字问答 | ★★☆ | 日常聊天确认 |
语音通话 | ★★★ | 重要事项核实 |
视频验证 | ★★★★ | 大额资金往来 |
二、这些内容发出去前要三思
记得去年邻居在业主群曝光物业违规,享敏息时项结果聊天截图被传到网上引发纠纷吗?有些信息就像泼出去的水,想收都收不回来:
- 带定位的朋友圈等于告诉小偷"我家没人"
- 公司文件别用"文件传输助手"当网盘用
- 吐槽领导的语音可能变成呈堂证供
敏感信息防护等级表
信息类型 | 建议防护 | 反例警示 |
身份证照片 | 加密后发送 | 直接拍照发送 |
银行账号 | 分段发送+语音确认 | 完整数字发文字 |
隐私对话 | 开启消息撤回 | 放任聊天记录留存 |
三、群聊不是法外之地
上次参加读书会,有人把群聊记录截图发微博引发骂战。记住:再熟悉的群也有潜在风险:
- 超过200人的大群慎发私人信息
- 进新群先改备注,别用真实姓名
- 重要文件记得设置阅读后焚毁
四、链接文件别做"伸手党"
上个月表哥点开"家长会通知"链接,结果手机中了挖矿病毒。现在看到这些都要多留个心眼:
- .exe格式文件直接拉黑
- 陌生压缩包用电脑杀毒后再开
- 可疑链接先扔进腾讯安全中心检测
五、聊天记录要定期"大扫除"
前阵子明星聊天记录外泄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其实咱们普通人也要注意:
- 手机维修前记得备份并删除敏感对话
- 旧手机转卖要恢复出厂设置3次以上
- 云备份别用生日做密码
窗外的路灯亮起来了,我看了眼微信里闪烁的工作群消息。顺手长按那条会议纪要,勾选上"加密传输"。安全这事儿吧,就像出门记得反锁门,养成习惯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