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北某油田作业区,油田老张正用沾满油污的小怪新篇手套擦拭着眼前这个方头方脑的金属设备。徒弟小王凑过来递扳手时,智能助力章忍不住嘀咕:"师傅,设备咱这'小怪'真神了!采油上次井口堵了三天,油田它转悠两小时就给解决了。小怪新篇"老张嘿嘿一笑,智能助力章用扳手敲了敲设备外壳:"你小子懂啥,设备这可是采油咱们的镇井之宝。"

这个铁疙瘩凭啥叫"小怪"

工人们口中的油田"采油小怪",学名叫智能柱塞举升装置。小怪新篇这名字听着唬人,智能助力章其实就是设备个能自己找油路的聪明家伙。2018年《油气田地面工程》杂志记载,采油这种设备刚投入大庆油田试用时,因为总能在犄角旮旯里找到残余油流,活像在跟工人捉迷藏,才得了这么个外号。

  • 外形特征:长宽高都在80cm左右,像个加大号工具箱
  • 标配功能:自动清蜡、智能调参、井况诊断三合一
  • 独门绝技:能在含砂量15%的井里连续工作200小时

老师傅们为何改主意了

干了二十年的李队长还记得,2016年第一次见这设备时直摇头:"花里胡哨的,能有我的'听油棒'好使?"他说的"听油棒"是传统探棒,得贴着井壁一寸寸摸索。可去年寒冬腊月,某低产井突然失压,老师傅们折腾半天没辙,"小怪"下去二十分钟就锁定了套管裂缝位置。

新旧工具实战对比

对比项传统设备采油小怪
故障响应时间平均4.5小时最快9分钟
单井日增产0.3-0.8吨1.2-3.5吨
工人操作强度需3人配合单人可完成

戈壁滩上的意外收获

在新疆克拉玛依,常年刮着7级大风的GH201井区,维修班长老马发现个怪现象:自从用了"小怪",他们班组每月手套消耗量从120双降到了70双。细琢磨才明白,这设备自带防砂功能,省去了每天清理管道的麻烦。更绝的是去年沙尘暴期间,它居然在断电情况下靠备用电池坚持完成了三次清砂作业。

老司机的使用心得

  • 晨检时先看压力曲线波动,比直接下井省半小时
  • 遇到稠油井就把冲次调到每分钟6-8次
  • 每月给导向轮上遍锂基脂,能多用两个月

雨林里的特殊任务

南海某海上平台的故事更传奇。去年台风季,固定在甲板上的"小怪"被巨浪掀翻,维修工小陈以为彻底报废了。结果捞上来晾干,接上电居然照常工作。平台经理在交接班会上打趣:"这铁疙瘩怕是属水鸭子的。"根据《海洋石油工程》2022年报告,该型号设备现已标配海水防腐涂层。

夜班工人老周最爱它的人性化设计——操作面板的背光能在漆黑井场看得清清楚楚,按键还特意做成不同形状,戴着厚手套也不会按错。用他的话说:"就跟摸自家电视遥控器似的,闭着眼都知道哪个键管啥用。"

如今在油田家属区,经常能听见这样的对话:"爸,生日想要啥?""整两瓶好酒,再给队里'小怪'捎套新钻头。"这些沾满油污的铁家伙,早已成了石油工人心里不可或缺的搭档。当新来的实习生问起保养秘诀时,老师傅们总是神秘一笑:"当自家拖拉机伺候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