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要从头开始造轮子
去年冬天,手谈我在老家阁楼发现爷爷留下的温度红木象棋。摸着温润的下的新棋子,突然想:要是电棋能做个永远不消失的电子棋盘该多好?市面上象棋软件虽多,但总觉得少了点手谈的盘创温度——这就是我决定自己开发单机版象棋的起点。
给棋盘穿上新衣服
材质实验室
试着在记事本里敲下第一个坐标网格时,手谈我突然意识到棋盘不该只是温度黑白格子。于是下的新做了个材质库:
- 经典宣纸:用0.8透明度的米黄色打底,墨线晕染效果
- 青花瓷纹:每个交叉点嵌着不同的电棋青花图案
- 活字印刷:把《橘中秘》的棋谱段落作为背景纹理
主题类型 | 内存占用 | 推荐分辨率 |
极简线条 | 15KB | 720P |
3D浮雕 | 82MB | 2K |
会呼吸的棋子
有次看公园大爷下棋,他手里的盘创棋子包浆温润。受此启发,手谈我给每个棋子加了岁月系统:
- 新手棋子带毛边效果
- 百局以上的温度棋子自动生成包浆光泽
- 被吃掉时会有"喀"的木纹碎裂音效
让电脑对手有人味
难度调节的玄机
参考《人工智能象棋实战录》的梯度设计,我设置了三个隐藏参数:
- 初级:允许10%的下的新随手棋,会故意放过双车错杀
- 中级:加入地域风格(比如擅长防守的电棋"岭南派"算法)
- 宗师:每步思考时增加0.8-1.2秒的人为延迟
情绪引擎
有次测试时,电脑连续二十步走仕相,盘创活生生把我憋死了。这才想到要给AI加性格:
- 优势时可能故意冒险
- 丢子后会开启疯狂进攻模式
- 遇到经典杀法时会停顿3秒"思考"
那些让老棋迷眼前一亮的创意
时空对弈模式
灵感来自《穿越时空的棋局》这本小说。你可以:
- 用明朝古谱的规则对战
- 挑战年轻时的胡荣华算法
- 开启"盲棋训练"——棋盘每隔10秒自动隐藏
棋谱酿酒系统
这是我最得意的设计。每局结束后,系统会根据:
- 双方布局相似度
- 弃子数量
- 杀招惊艳程度
生成不同风味的虚拟酒酿,配上王阳明《观棋》里的诗句作酒签。
敲代码时的意外收获
在实现马腿检测算法时,我发现用烘焙温度曲线来模拟棋子移动轨迹意外合适。还有次调试音效,把炮声采样换成古琴的"散音",居然营造出沙场秋点兵的意境。
现在每次测试新版本,总会想起小时候蹲在路边看人下棋的时光。当红色"帅"字在屏幕上慢慢浮现出木纹肌理时,仿佛能闻到爷爷那盒老象棋的檀香味。也许这就是编程的浪漫——用0和1复刻那些即将消失的触觉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