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海城隍庙出巡时,平海那个穿黑袍的城隍阴阳师到底什么来头?

凌晨两点半,我盯着电脑屏幕揉了揉发酸的庙出眼睛,烟灰缸里堆了七八个烟头。巡阴这事儿得从上周说起——我在平海城隍庙拍庙会时,阳师那个总在出巡队伍最前面甩铜铃的平海黑袍法师突然冲镜头诡笑,回家查资料才发现,城隍关于这位"阴阳师"的庙出记载全是碎片。

一、巡阴城隍庙出巡的阳师"活化石"

平海的城隍出巡可比其他地方的阵仗大得多。去年民俗学会的平海《东南沿海傩文化田野调查》里提过,这里的城隍仪轨保留了至少三项明代旧制:

  • 凌晨三点"偷巡"的暗夜仪式
  • 要用真鸡血画符的纸枷锁
  • 最关键的——必须有个能通阴的执铃人

我翻遍地方志才发现,这个角色在光绪版《平海卫志》里叫"走阴差",庙出现在老百姓都管他叫阴阳师。巡阴但要说清楚他的阳师身份,得先理清三个容易搞混的概念:

角色职能特征
庙祝日常管理穿褐色道袍
乩童神明附体赤脚扎刀轿
阴阳师沟通冥界黑袍铜铃

1. 不是道士也不是神棍

现任这位姓林的法师今年六十七岁,我蹲了他三天才搭上话。老头抽着旱烟说:"我们家从曾祖那辈就干这个,民国时候还要兼着给官府验尸。"这倒和档案馆里1923年的警局雇佣记录对上了——当时平海镇确实雇过林家先祖当"阴案见证人"。

最让我吃惊的是他的装备:

  • 铜铃内壁刻着"嘉庆七年官铸"
  • 腰间挂的可不是装饰,是实打实的清代仵作腰牌
  • 那件看着破旧的黑袍,里衬居然缝着道教的二十八宿图

二、出巡时的神秘操作

去年庙会我亲眼见过他"开路"的全过程。凌晨四点队伍集合时,他先独自绕庙墙转三圈,每走七步就往地上撒一把混合着铁屑的香灰。后来请教民俗专家才知道,这是在模拟"阴兵借道"的路线。

真正诡异的在出巡途中:

  1. 经过十字路口必跺脚三下
  2. 遇到桥梁要倒着走完
  3. 最邪门的是给沿路孤坟插香时,他铜铃的节奏会突然变快

老林有次喝多了说漏嘴:"49年以前啊,我们还得带着生死簿副本..."这话让我后颈发凉,因为平海图书馆抗战档案里,确实记载着日占时期城隍庙丢失过一批清代刑名文书

2. 现代社会的活化石

现在这套仪轨能保留下来简直是奇迹。50年代破四旧时,老林他爹把铜铃藏在了猪圈砖墙里,黑袍当成麻袋使。直到80年代重修城隍庙,当时的文化馆长在《闽南民俗复兴笔记》里写:"找回林家后人时,他正在屠宰场当会计。"

如今出巡虽然成了旅游项目,但有几个细节始终没变:

  • 阴阳师必须由林家人担任
  • 巡游前要吃三天素
  • 那对铜铃据说从没换过

我最后一次见老林是在今年端午,他蹲在庙门口修铃铛,突然抬头说了句:"现在年轻人都不愿学这个啦。"夕阳照在他那件补了又补的黑袍上,铃铛里的铜舌闪着暗沉沉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