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7:30 白大褂的医生褶皱
套上浆洗得发硬的白大褂时,消毒水味直往鼻子里钻。褂下住院部走廊的守挑电子钟显示7:28,我把听诊器塞进右侧口袋——这是医生实习时养成的习惯,主任总说"右边口袋要留给最亲密的褂下战友"。
早交班前要完成三件事:
- 查看分管床位患者的守挑夜间监护记录
- 核对今日手术患者的术前准备清单
- 给12床老爷子带的无糖豆浆插好吸管
急诊科的暴雨夜
上周三值班时,抢救室同时推进来三个车祸伤者。医生担架床的褂下轮子在地面划出刺耳的声响,我抓着瞳孔笔的守挑手心全是汗。还记得给那个胫骨开放性骨折的医生患者清创时,带教老师突然问:"现在几点?褂下"
"凌晨1:47。"
"不,守挑是医生创伤黄金1小时的第27分钟。"他说着把持骨钳递给我,褂下"记住,守挑在急诊科,时间是用患者存活概率来计量的。"
创伤类型 | 黄金处置时间 | 关键操作 |
大出血 | 10分钟 | 压迫止血+建立双静脉通路 |
颅脑损伤 | 30分钟 | 保持气道通畅+甘露醇降颅压 |
胸腹联合伤 | 1小时 | 胸腔闭式引流+腹腔穿刺 |
手术室的空气
第一次主刀阑尾切除时,无影灯烤得我后背发烫。器械护士把手术刀拍在我掌心时,那冰凉的触感激得我差点松手。麻醉监护仪的滴答声突然变得很响,像是直接在耳膜上敲打。
腹腔镜的显示屏上,阑尾像条蔫了的辣椒。当我用分离钳夹住系膜时,主任突然出声:"停!你看到那条静脉了吗?"他的镊子尖在屏幕上划出银亮的轨迹,"要是撕破这里,患者就得提前领到输血同意书。"
- 正确做法:钝性分离系膜后双重结扎
- 常见失误:暴力牵拉导致血管撕裂
病房里的春天
21床的肺癌老太太总在窗边养水仙,她说消毒水味里混着花香才不会做噩梦。昨天查房时她偷偷往我兜里塞了块牛轧糖,包装纸上用圆珠笔写着:"小张医生,今天的CT报告不用念出声"。
处理终末期患者家属的谈话需要特殊技巧:
- 选择有自然光的会谈室
- 准备三张面巾纸
- 第一句话必须是"我们和您一样希望出现奇迹"
病历堆里的星光
值夜班时最喜欢住院楼的天台。某个写完病程记录的凌晨,遇见心内科的老主任在抽烟。他指着楼下星罗棋布的病房窗户说:"每个亮着的窗口都是个等待破译的生命密码,我们当医生的,就是拿着听诊器当解码器的侦探。"
最近在重读《临床诊疗中的模糊逻辑》,书上说腹痛待查就像玩三维扫雷。上周那个以"胃痛"入院的初中生,最后确诊是少见的腹型癫痫。下诊断那刻的颤栗感,堪比拆开大学录取通知书。
白大褂的重量
洗手服口袋里永远装着三样东西:按压式圆珠笔、迷你手电筒、还有半块没吃完的巧克力。上周三连做4台剖宫产,下手术台时腿抖得站不住,靠着墙啃完那块化了的巧克力时,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哭刚好从隔壁手术间传来。
病房走廊的时钟指向19:45,给8床换完药出来,碰见患者家属端着保温饭盒。她犹豫着问:"张医生,这个酱牛肉...你要不要尝尝?"白大褂的衣角扫过门框,在暮色中轻轻晃动着,像是疲惫的船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