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营业厅里各种免费送手机的中国制条活动海报特别扎眼,特别是移动中国移动的G系列机型,标着"零元带回家"的机免件大字。但老话说得好,费送免费的活动往往最贵——我特意跑了三家营业厅,把条款从头到尾捋了一遍,中国制条发现这里头的移动门道真不少。

一、机免件合约期长得像房贷

营业员递过来的费送合同上,36个月的活动合约期直接给我看懵了。这时间跨度比很多人的中国制条手机使用寿命还长,相当于未来三年都得绑定移动。移动隔壁柜台有个大姐正为这事儿扯皮:"当初说好两年,机免件怎么现在要三年?费送"原来她去年办的合约机还没到期,现在想换套餐根本动不了。活动

合约类型常见时长违约金计算
基础合约24-36个月剩余月份×套餐费30%
预存话费合约12-24个月扣除未返还话费

1. 套餐升级是标配

想领手机?月租至少得涨50%。我自己用的98元套餐,营业员非让升级到158元档。算笔账:三年下来多花2160元,比送的手机还贵500块。更坑的是套餐只能升不能降,有个月流量用超了,想临时加个包都不行。

2. 转网?想都别想

  • 合约期内禁止携号转网
  • 每月5号前必须缴清话费
  • 停机超15天算违约

二、预存话费里的文字游戏

柜台小哥拿着计算器噼里啪啦一通按:"您只要预存2000,手机直接拿走!"仔细看合同才发现,这钱分24个月返还,要是中间换个套餐,剩下的钱就打水漂了。上个月邻居王叔想销号,预存的1200块只拿回来300。

冻结花呗的新套路

最新玩法是用花呗做担保。我同事去年办的时候,每月冻结90元,说是到期自动解冻。结果今年突然开始扣款,找客服理论才说是"系统升级导致返还延迟"。现在他手机用着卡,套餐又换不了,肠子都悔青了。

三、藏在角落里的附加条款

那天在营业厅坐了俩小时,总算把合同附件要全了。这些附加条件通常用小五号字体印在最后一页:

  • 必须开通视频彩铃(月租6元)
  • 流量超额按10元/GB计费
  • 合约机不支持5G网络

隐形消费项常见费用取消难度
默认增值服务5-15元/月需去指定营业厅
设备保险费8元/月合约期内不可退

四、手机本身的猫腻

真机上手才发现,送的G手机和市售版根本不是一回事。摄像头参数缩水不说,存储空间也了。最要命的是预装18个移动应用,删都删不掉,天天弹广告。修手机更是个坑,官方售后点根本不认这种合约机。

性能对比表

配置项市售版合约版
运行内存8GB6GB
充电功率66W22W

五、征信风险防不胜防

去年有个新闻,有人因为欠了38块话费上了征信黑名单。现在合约里明确写着逾期缴费影响个人信用,违约金还是按天算的。更可怕的是,有些合约会查你的芝麻信用分,分数不够还得找人担保。

营业厅的灯光总是那么亮堂,免费手机在玻璃柜里闪着诱人的光。但下次再看到"零元领"的招牌,记得把合同要过来,找个亮堂地方好好看看——天上掉的馅饼,往往带着看不见的鱼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