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在B站刷到"哼哼播放蛋仔派对"时 究竟发生了什么?播放
凌晨两点半,我第N次刷到那个魔性的蛋仔"哼哼~蛋仔派对"时,突然意识到这玩意儿已经悄悄占领了我的派对推荐页。就像去年突然冒出来的视频"蜜雪冰城甜蜜蜜",现在连我家楼下小卖部老板5岁的播放孙子都会跟着节奏扭屁股。
这个病毒式传播的蛋仔音频到底哪来的?
查了三天资料才发现,这段音频最早出现在《蛋仔派对》2023年夏日版本的派对开场动画里。游戏策划老张(化名)在行业论坛透露,视频当初团队为了设计登录界面的播放背景音效,试了87版方案都没通过,蛋仔最后音乐组小王在深夜加班时随口哼的派对调子,被程序小哥录下来做成了现在这个版本。视频
- 原始版本:游戏内实际是播放带电子音效的完整BGM
- 魔改版本:网友"奶茶不加糖"二创时把前奏截出来循环
- 爆火版本:配上魔性卡点画面的短视频在3月突然屠榜
为什么我们的大脑会被这段旋律绑架?
神经科学教授李敏在《流行音乐成瘾机制》里提到,这种结构的蛋仔音频完美踩中了三个大脑奖励机制:
重复间隔 | 每1.8秒出现一次的"哼哼" |
音高变化 | 先升后降的简单旋律线 |
空白填充 | 留给观众自己跟唱的空间 |
我家对门那个每天练琴8小时的音乐生说,这玩意儿在乐理上根本不算歌,派对就是段"电子化的儿歌洗脑包"。但架不住它真的管用啊——现在连广场舞大妈们都开始用这个调子编新舞步了。
从游戏彩蛋到全网梗王的进化史
仔细扒了下时间线,发现这个梗的传播路径特别有意思:
- 第一阶段(2023.12-2024.1):游戏玩家在论坛玩梗"今天你被哼哼了吗"
- 第二阶段(2024.2):主播用这段音频当整活BGM
- 第三阶段(2024.3):短视频平台出现#哼哼挑战赛
最绝的是上个月,我家楼下早餐店开始用这个当叫卖铃。卖煎饼的大爷说现在学生们听到这个调子就会自动排队,比之前吆喝"加薄脆"管用十倍。
那些令人窒息的二创作品
现在去各大平台搜,能看到人类为了蹭这个热点能有多拼:
- 考研名师版:"哼哼~线性代数派对"
- 土味情话版:"如果你是我的蛋仔,我就把你捧在手心"
- 甚至还有京剧老生唱的"哼哼~锵锵锵"
最离谱的是某知识区UP主做的"5分钟学会哼哼调编曲",明明就是教怎么用GarageBand循环播放,播放量居然破百万。我试了下,确实连我这种音痴都能3分钟做出个差不多的调调。
当我们在转发时 到底在传播什么?
心理学上有个"集体咯咯笑"现象(参考《群体行为心理学》第4章),就是说人类会本能地追随群体性的快乐信号。现在连我妈那个从来不打游戏的姐妹群,都在转"哼哼养生操"视频。
前两天在711排队,前面穿西装的大哥手机突然外放这个调子,他手忙脚乱关声音时,收银台前后五六个人不约而同开始哼那段旋律——那个场面既尴尬又莫名温暖。
游戏公司的朋友说,他们后台数据显示,自从这个梗爆火后,30岁以上用户占比提升了17%。很多家长是陪孩子看二创视频时,意外发现这游戏居然能防沉迷(因为每局就几分钟)。
对了,如果你也遇到过这些场景:
- 洗澡时突然开始自动循环"哼哼~"
- 看到圆形物体就想配音"蛋仔~"
- 在安静会议室里手机突然外放这个声音
别担心,根据我的非正式调查,周围每3个人里就有1个正在经历同样的"听觉幻觉"。写到这里,我发现窗外不知谁家的音响又开始放这个调子了...看来今晚的梦里,又要开蛋仔派对了。